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,中国队虽未登场,但中国元素全面“霸屏”:7家中国企业豪掷8.35亿美元赞助费,4万球迷涌入俄罗斯观赛,10万只小龙虾登上世界杯餐桌,赛场内外处处是“中国力量”。这场“另类参赛”,成了中国软实力的全球宣言。
“以前是中国球迷追着世界杯跑,现在是世界杯追着中国企业跑。” ——国际足联首席商务官菲利普
本届世界杯,万达、海信、vivo等7家企业占据赞助商名单近1/3,广告牌中文标语循环轰炸全球观众视线。中国企业赞助总额达8.35亿美元,是美国的2倍、俄罗斯的13倍。从2010年英利孤军奋战,到如今组团抢占世界杯“广告C位”,折射出中国经济的国际话语权飞跃。
更有趣的是,连比赛用球、吉祥物、纪念币都是“东莞制造”,场馆空调来自美的格力,球迷接送大巴是宇通金龙——中国队人没到,产业链却包圆了赛场。
“4万中国球迷消费力抵得过某些参赛国全部观众!” ——俄罗斯旅游部门统计显示,中国球迷贡献超30亿元消费
尽管国足缺席,中国球迷仍以第九大观赛群体规模出征。莫斯科红场被“中国红”淹没,支付宝、微信支付二维码贴满当地商铺,甚至连中餐馆老板都感叹:“一天卖300碗炸酱面,八成是中国球迷买的!”
更魔幻的是,湖北10万只小龙虾坐着中欧班列抵达俄罗斯。网友调侃:“国足没去,麻辣味去了!”虽因“4万人分10万只不够吃”登上热搜,却让中国美食文化火出圈。
“赞助世界杯不是面子工程,是打开国际市场的金钥匙。” ——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何文义
以海信为例,2016年赞助欧洲杯后欧洲销量暴涨56%,这次砸1亿美元赞助世界杯,全球品牌认知度再涨6%。其俄罗斯销量同比激增300%,广告费摊薄到每个消费者仅0.36美元,性价比远超常规营销。
万达更签下15年长约,将享有直到2030年的世界杯营销权。专家测算,仅2018年世界杯期间,中国品牌全球曝光价值超过50亿美元,相当于每分钟“免费”赚回58万元。
“世界杯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。” ——万达体育副总赵相林
这场商业盛宴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爆发:世界杯期间优酷直播观看人次破1.8亿,咪咕视频新增用户环比增长90%。更深远的是,青训合作、球员留洋计划提速——中德共建足球学校,中超外援保利尼奥、奥斯卡等在世界杯大放异彩,印证了“借鸡生蛋”策略。
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直言:“中国是我们全球计划的核心。”从卖小龙虾到制定商业规则,中国正从足球经济边缘走向中心。
“赞助商席位的中国红,早晚要换成球衣上的中国红。” ——资深足球评论员骆明
短期看,中国企业已打赢世界杯“经济赛”;但长期需回归足球本质:
正如网友所言:“当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,中国赞助商变成中国队,才是真正的世界杯胜利。”这场没有球员的参赛,终将催生属于中国足球的“黄金一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