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年6月9日,德国12座球场迎来全球32支劲旅,这是世界杯首次在统一后的德国举办。尽管赛前巴西被视为夺冠大热门,但意大利队正深陷“电话门”丑闻,法国队因齐达内宣布退役而士气低迷,东道主德国则背负着“黄金一代”的期待。谁也没想到,这场赛事最终成为防守反击与戏剧冲突的教科书式演绎。
小组赛:传统豪强的稳健步伐
德国揭幕战4-2横扫哥斯达黎加,拉姆6分钟闪击破门创最快进球,克洛泽梅开二度开启金靴之路;阿根廷6-0血洗塞黑,26脚传球终结的团队进球至今被封为“世界杯最佳配合”;而英格兰“黄金一代”虽身价3.2亿欧元,却仅凭贝克汉姆的任意球踉跄晋级。
淘汰赛:争议与经典并存
1/8决赛葡萄牙1-0荷兰的“纽伦堡战役”,裁判狂发16黄4红,创单场红黄牌纪录;德国点球大战淘汰阿根廷,莱曼“小纸条”神预言成经典;意大利加时绝杀德国,格罗索“灵魂附体”的解说词响彻全球。
决赛:天堂与地狱的90分钟
柏林奥林匹克球场,齐达内勺子点球惊艳世人,却因头撞马特拉齐染红离场;意大利点球5-3夺冠,布冯7场仅丢2球(1乌龙+1点球),卡纳瓦罗全程0犯规的表现被称作“移动城墙”。
专家锐评:
如果你是老球迷,建议重看意大利vs德国半决赛,感受加时赛的窒息攻防;新观众不妨从齐达内红牌瞬间切入,体会英雄落幕的悲情。更重要的是,打开2006年世界杯主题曲《Time of Our Lives》,让赫尔伯特·格罗内迈尔的嗓音带您回到那个充满啤酒香与呐喊声的德国之夏。
记者建议: